当前位置:首页 >> 校庆专栏 >> 回忆录

留此灵琐

发布时间:2024-04-22 

留此灵琐

1927年校友王逸伦所著《路漫漫》序

胡昭衡 

王逸伦(1904—1986)1927年毕业于赤峰初级中学(赤峰二中前身)。他是在赤峰二中的校友中最早投身于革命的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他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把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毅然奔赴革命征途,转战南北,立下了丰功伟绩。解放后,担任内蒙古党委副书记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践行继续革命之志,勤恳奋斗了一生。他虽于1986年因病逝世,但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其中包括他晚年所著革命回忆录《路漫漫》一书。这本书近10万字,在字里行间,渗透着饱经风霜的经历和沁人心脾的人生启迪,值得拜读。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昭衡(后调任天津市委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为这本书撰写了“留此灵琐”序。现转载于下。

                                                                                                          校史编辑室

 

四月二十六日晚,我从赤峰市回到北京。在书桌上看到一封关于要我为王逸伦同志的回忆录《路漫漫》作序的信,老战友一家人诚挚友谊的心情,使我非常感动。这一激情,促使我在没有多少准备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命笔行文。

我和逸伦同志都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到内蒙古东部地区工作的。在我国第一个区域自治的人民政权——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建立后我们认识的。当时,我在军队工作,他在政府主管财经。战线不同,因意志相投,很快就成为“同志加兄弟”情谊深笃的战友。他为人直爽,心地善良,属于“利口慈心”之人。不论年龄或参加革命的时间,他都比我长,在相处关系上,他也颇有兄长味道。他没有架子,言行随便,平易近人。有时也急躁发火,但很快就会烟消冰释。他思想开朗,能独立思考问题。对党的方针政策有不同看法时,敢于在一定场合侃侃谈论。我离内蒙古后,我们未断来往。总之,我认为,王逸伦是我党的好同志,也是我的一位诤友。

他的家乡是昭乌达盟翁牛特旗解放营子村,现属赤峰市。他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勤恳奋斗了一生。为了探索革命真理,接受党组织分配和派遣,他到过北平、上海,去过苏联,回国后到延安,又在冀南等地区战斗和工作过。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主要精力和经历是在辽阔万里的内蒙古土地上进行革命活动的,鞠躬尽瘁。现在,逸伦同志已八十岁了,从他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看,他不愧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目前,逸伦同志由于年老体衰,行动已不大方便了。在这个时候发表他的革命回忆录《路漫漫》一方面这是他体现党中央赋予离休老干部“传帮带”的任务,以自己的革命经历教育新的一代;一方面,对八旬老人讲,也是“机不可失”之举。从书名本身,我想到作者心情的来由:“朝发轫于苍梧兮,夕吾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俺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虽是屈原《离骚》的一段话,作者的具体精神活动今天已全不适用;但依我的窥测,去掉这段古赋的一些特殊因素,我认为这也是《路漫漫》作者感受的真实写照。日忽忽其将暮,更应留此灵琐之门,启发后人。

修远漫漫之路,逸伦同志,是用革命实践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最初是他怀有爱国的激情,继而是改造社会的理想,当前他还是望着振兴中华的目标。即使这样,在坎坷万里征途中,没有勇于牺牲的决心,万难不折的毅力,实事求是的思想,忠于真理的信念,把一个革命者的生活道路坚持节操走过来,也是不易的。就从这一点说,这本回忆录就值得社会主义四化建设道路上的有志之士、特别青年们一读。我相信,开卷是有益的。

这是不成序文的序。

 

                                                                                                             一九八五年六月北京

上一篇:无

下一篇:赤胆忠心无私奉献

办公室电话:0476-8821920

学校地址:赤峰市新城区玉龙大街西段


© 赤峰二中 蒙ICP备 19005936号-1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2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