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乘好风上青云
——从流行语中看中国
2017级 高三(1)班 于茵
欲上青云,须乘好风。当“中国梦”成为流行语,其热潮背后,是从笨拙滞重的通讯工具到精巧先进的智能设备;从平屋瓦房座座到高楼赫然平地起。一声高铁轰鸣掀开华夏一页新章,一艘蛟龙潜海带出中华万里春天。万万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各行各业长明的工匠精神,燃起“中国梦”三字粲然辉煌。
“中国梦”的流行,寄托着国人 对明日的向往与对今日的自信,而美好未来的实现,须由稳固的精神根基为底才可“高筑明镜台”。“工匠精神”一词屡见报端正为接下来的发展送来不二法门。社会发展如制竹扇,行行业业即是环环相扣的工序,惟有人人皆怀一颗匠心,才可使择竹晒竹,打磨抛光的每一步严丝合缝,若人心浮躁,最终成品也只是千疮百孔、扇风即破。如飒沓秋风送鹰隼直上云霄,扎实、稳固的工匠精神是民族得以翱翔的龙骨,是中国梦得以远航的风帆。
流行带来一种追求。如果说“中国梦”大放异彩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的向往,那“工匠精神”的蓬勃则是人们对精微专注、沉稳坚守与积累沉淀这一态度的赞许和追求。有如此追求,才有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才得以破开“粗制滥造,敷衍了事”的厚障壁,使高质量发展不再“如镜中观物,仅得其仿佛”。正是工匠精神从一种精神被真正赋予到每一道工序、从口中的说辞变作手上的乾坤,使其得以如锦鲤衔冰去,撞破人间一缕春。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当工匠精神真正成为舞台上的第一主角,我们中国梦的实现才不致少一味风骨、成为羸弱的空中楼阁。除却物质生活的快速发展,精神生活与文化质感更是一个民族涅槃的关键。邢立达同万千科普作家发出“不能是交差式的应付,或者挂名式的、参与式的,这些都不对”的呼吁;花丝镶嵌技术传承人左书侨苦心五千小时雕琢一顶凤冠;高凤林二十载破解难题为火箭“铸心”。如此精神的光彩不仅绽放在一篇文章、一顶花冠、一个部件,更含着精微专一的态度燃烧在社会各处。诚然,你我或许做不了一心投给文物修复的故宫钟表修复师,但沉心静气、诚恳坚持的态度却可以在你我身上闪耀。当工匠精神真正蔚然成风,唤起的是文化的积淀、国民精神境界的提升与国家的沉静,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觉醒。
当生活从盘里的红苕变作桌上的佳肴,中国梦不再遥不可及,我们更需要让工匠精神流行而不止于流行,让对灿烂未来的追求从“梦”落到广博的大地,以“工匠精神”促“中国梦”成。
东风既来,便乘好风,直上青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