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庆专栏 >> 回忆录

赤峰二中建设和发展的奠基人

发布时间:2024-04-22 

赤峰二中建设和发展的奠基人

——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校长丁武

凡有成就的校长是通过行动和理念去增强学校的内涵,影响学校发展的。赤峰二中历经沧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至今,付出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劳动。其中不乏优秀教育工作者。尤其新中国建立初期,为转变旧社会教育制度遗留下来的陈腐的办学模式,他们进行了艰苦卓越地改革,使学校成为共产党领导的新型、革命化的学校。丁武同志就是他们中的最优秀代表,是当时及以后为人敬仰的有成就的校长。

丁武,1913年4月出生于山西省哼县(现改名为原平市)。学生时代,曾在山西省国民师范就读。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丁武同志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129师385旅宣传干事、队长等职,并在八路军总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工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丁武同志曾参加冀察热辽根据地土改工作。1949年至1952年任热河省立第一中学(赤峰二中的前身)校长。1952年后,先后任热河省教育厅处长、副厅长、中共承德市委文教部部长、承德专员公署教育局局长、河北省文教办公室处长等职务。文革后期,1971年恢复工作后,曾任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处长、河北省图书馆筹建处负责人。1981年任河北省文化局顾问。1983年10月离休,2003年6月因病在石家庄市逝世。

丁武同志在抗日战争艰苦的革命年代里,他带领部队宣传队员穿梭于各个打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前沿,宣传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极大地鼓舞了部队战士的士气。他不管环境和情况多么险恶,都经受住了火与血的考验。在完成抗日宣传工作的同时,他还为部队培养了大批文艺人才,并创作了多部新剧作品。1942年写的小说《粪》是他的代表作,曾刊登于《华北文艺》上。

1947年6月6日,国民党九十三军撤离赤峰。10月,热河省人民政府派遣凌沙(时任热河省教育厅厅长)兼任赤峰中学校长,任丁武为教导主任。1949年2月,赤峰中学改为热河省立第一中学,由丁武任校长,李桐(北京大学学生,“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参与者)任教导主任。

丁武受命于百业待兴、百废待举的解放初期这一特殊时期,在学校既要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又要推行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又要借助苏联的经验。这是闯出一条教育变革道路的新开端。丁校长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他在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云心鹤眼、远见卓识,以革命胆略紧紧抓住办学的根本和目标,在革新上找出路。他主要抓了两条:一是建设新型的教师团队;二是营造为社会服务的育人环境。

丁校长始终把选用德才兼备的教师作为办学之本。他思贤若渴,善于寻求人才,把他们汇集在一起形成人才与学识横向联系的团队。他把目标瞄准在解放后新中国培养的大学毕业生身上。有些人对这些青年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而丁校长却始终坚信他们是爱国、爱人民,乐于做出奉献的革命青年。实践证明,丁校长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些革命青年都成为赤峰地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和精英。50年代初,李树全、佟庆兰、冯治民、杨德振、王之璞、黄鹏宵、张守世、高国林、王庆震、关璞璋等优秀教师都是由丁校长挑选出来的。以他们做根基,赤峰二中的教师团队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蓬勃发展的基础。他在赤峰二中工作期间,一时也没放弃对青年干部的培养。王峪、王志儒、耿杰、贾彬、綦玉峰、安志国等优秀学生干部后来都成为党政机关的骨干。

“学校一切工作都是转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心的环节”。丁武校长借鉴老解放区教育的经验,进行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批评与自我批评、爱国主义的教育。当年进入赤中校门,一眼就能看到“实事求是,学以致用”通栏大标题下的墙报。它设计新颖,内容丰富。“艺海拾贝”、“人生格言”、“生活常识”等栏目很能吸引人。结合形势教育,学校每学期组织讲演比赛、诗歌朗诵,忆苦思甜、访贫问苦等活动。丁校长深刻认识到教育工作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他带领学生深入下层参加工作。组织地干班、师训班学生参加土改、征粮工作。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1949年冬,丛文芳同学快要完成征粮工作任务时患病,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征粮工作结束返校后,学校召开了追悼会,由丁校长主持,并由丛文芳的同班同学唱了丁校长作词、刘跃先(中央音乐学院毕业)谱曲的挽歌,不少同学唱得泣不成声,哀痛欲绝,表现了革命同志的真挚友谊,更鼓舞了全校师生的革命斗志。丁校长从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学生进行革命理想和人生观的教育。

丁校长配合革命工作的需要,组织学生排练了歌剧《刘胡兰》、《白毛女》、《刘巧儿》和话剧《不是蝉》、《红领巾》等戏剧。他特别关注刘跃先老师排练的《黄河大合唱》,如今作为二中传统节目的《黄河大合唱》早在60多年前已在赤峰街头唱响,老百姓百听不厌。同学们的真情投入表现了中国人民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必胜的信念,收到良好社会效益。

1950年秋,抗美援朝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丁校长亲自作形势报告,进行清理以亲美、恐美、崇美为主要内容的帝国主义奴化思想的教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丁校长动员师生踊跃报名参军。师生纷纷表态要上前线,并在校园内光荣榜上签名,以表达自己奔赴沙场保家卫国的决心。赤峰二中有17名同学经组织批准光荣入伍,成为赤中的矜功荣耀。他们披红戴花成行,人们为之异常激动。当看到丁校长与他们一个个拥抱送别时,不少同学热泪盈眶,祝福他们凯旋归来。李永勤,罗万云等在部队功勋卓著为母校争得了荣誉。

丁校长常常独辟蹊径,想出别人所不能想到的主意。他认为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应广博。不然考虑问题容易犯片面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弥补这一点,就得把读书的范围扩大。组织开展读书报告会就是他的创举。有一次,他讲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一开讲就把全文背诵下来,仰扬顿挫,声入心通,震憾听众,他那气魄雄浑的语言所表达出来的革命精神,深得学生的赞佩。丁校长也能把茅盾所写的抒情散文《雷雨前》全文背诵下来。他还讲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鸥》等世界名著的精华内容,以教育、激励青年教师和广大学生,陶冶了他们的思想情操,升华了他们的心灵世界。

丁校长在赤峰中学工作期间,曾担任中共赤峰市委员会委员(后无一校长曾任这一职务),但他不图虚名,从不向人索求特殊待遇,也不以救世主自居,高高在上。当年,他和其他教师合署办公。大家在一个大屋办公,朝夕相处,彼此沟通,很少有芥蒂,开诚布公,推心置腹,一心一意,教书育人,少有私心杂念。特别是在对待荣誉、地位、物质利益等问题上,不奢求,不居功,不邀赏。在集体生活中,他把自己当成群众的一员,但又不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时时处处做教师的表率和楷模。当年,坚持每天上早操,丁校长跟学生一起锻炼,学生还没有起床,他早已到学校;学生晚自习结束,就寝铃打响,最后离开学校的还是他。

丁校长也是教育里手。他懂得年轻学生的心,他不顾世俗偏见的干扰,给学生讲“美”。他抛开哲学家主客观美论不说,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说起,开门见山直说劳动创造了美,劳动是美的。美有阶级性,而审美的个性差异很大。人体的美,姿态美、仪表美和举止美都是人的外在美。他反问谁说劳动人民不讲美?《白毛女》中的杨白劳,穷得大年三十揭不开锅,可他还是给喜儿“扯上了二尺红头绳”,对着镜子欢欢喜喜地给喜儿扎起来。父女对美的自然追求,昭昭在目。丁校长还举作家赵树理笔下“三仙姑”的例子,不顾四五十岁年龄,过分打扮“宫粉抹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象驴粪蛋上挂了霜”,给学生印象深刻,时过半个多世纪学生们至今还能记起来。

他在学生中深入进行卫生宣传教育。树立以讲卫生为光荣,不讲卫生为耻辱的新风尚,要求学生定时作息、要勤剪指甲、要勤换衣服等。当时多数学生家庭贫困,只身穿一件衣服,就没有能更换的衣服。丁校长到各班做工作,有二件衣服的同学拿出一件暂借给那些没有更换衣服的同学。完满地落实了勤换衣服的要求,他还组织女老师给女生讲解青春期卫生科学知识。当时这也是轰动赤峰街的一大新闻。

他尝试改进学生会工作,使学生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组织(或团体),成为学生民主管理,锻炼自己成长的园地。当时的二中学生会成了学校教育学生的得力助手。学生篮球比赛由体育部组织,文艺汇演由文艺部负责,教学相长由学习部反馈。时任学生会生活部长的安志国说:“半个世纪过去了,丁校长对我的帮助却记忆犹新。1951年暑假学生放假都回家了。我对不上伙食帐,,理不出头绪,十分焦急。丁校长发现我在学生会办公室抠伙食帐,就放下手头工作来帮助我理清了明细帐目,对丁校长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品格,感激不尽。”

丁校长是多产的业余作家,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他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授笔抒情,写下意境高远的作品。1945年至1947年间,他任热河省建国学院、冀察热辽联合大学教员,先后创作了小说《王桂花洗脸》、《羊的命运》、《梅力营子群众修坝》和《李成访问记》等作品,发表于热河省《群众日报》。他又是教学能手,懂教学,懂教学规律,他赞同古人所说的“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的观念,更主张“知行结合,博约相依”。他学识渊博,又博闻强记,出口成章,文思敏捷。因此他的讲课深受学生的欢迎,成为年轻教师讲课的楷模和典范。

1953年,热河省教育厅在赤峰中学召开了全省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会议。丁校长全力以赴地支持筹划会议工作,并帮助语文教研组长王庆震总结经验,指导示范教学试讲。丁校长领导教学工作游刃有余,深得与会人员的赞誉。

丁校长说过,“一个人生在哪年哪月哪一个家庭是无法自己选择的。但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赶上哪个时代,就做哪个时代的事,而且应当做好事,做好有益于人民的事”。是的,丁校长早年参加革命,新中国建立前夕在赤峰二中任校长。他一如既往把个人融入革命,把生命融入事业,以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精神和人格力量永远载入了赤峰二中的光辉史册上。

赤峰二中人怀念他!

上一篇:心中只有他人的人民教师

下一篇:无

办公室电话:0476-8821920

学校地址:赤峰市新城区玉龙大街西段


© 赤峰二中 蒙ICP备 19005936号-1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2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