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向内审视向外延伸

发布时间:2023-11-22 

向内审视向外延伸

<p><img src="/upload/image/20231122/1700623011175400.jpg" alt="5b62b9b24bcc0259.jpg"/></p><p>分享人:李通雨</p><p><br/></p><p>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向内审视 向外延伸”,分享的书目是《备课到底备什么·语文名师备教手记》。</p><p><br/></p><p>我这次分享的阅读是基于自身的“功利性”阅读,也是具有实践模仿意义的阅读。第一个基于自身的“功利性”阅读,很容易理解,即基于自身专业成长与发展问道于书,求学于人。第二个具有实践模仿意义的阅读则是因为我所选择的这本书,它的主要内容是20位语文名师撰写的自己备课的手记,这些名师在手记中记录了他们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思考,因而对阅读者具有了实践模仿的意义。</p><p><br/></p><p>基于以上两大特点,我是将这本书作为我质性研究的对象来阅读的。通过对这些语文名师备课行为与思考的标注与分析,我有了以下收获,下面为大家做简要分享:&nbsp;</p><p><br/></p><p>第一大方面是这些语文名师表现出的共同素养,有文本解读能力、文本资源整理意识与挖掘能力,教学设计准备与教学动态生成意识、教文育人的课程理念、终身学习观念。</p><p><br/></p><p>在这里,我有选择性的为大家举例解读。我们先来看文本资源整理意识与挖掘能力。</p><p><img src="/upload/image/20231122/1700623039116787.png" alt="d3622463e4812f33.png"/></p><p>从上表我整理的材料中大家应该可以看到,这些名师在面对可能已经上了很多遍的课的时候仍然在选择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抽丝剥茧般找寻于课堂教学有价值的知识内容。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对于文本资源的整理与挖掘,还应该看到这些名师实际上是把每一次备课都当做一次学习,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来对待的,而这也正是他们终身学习观念的最好体现。</p><p><br/></p><p>此外这些名师还有教学设计与动态生成的意识。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重预设,轻生成,反映出僵化封闭的课程观和“知识传递”式的教学观。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大为所变,追求“生成”正逐渐从一种“意外收获”向一种“价值追求”转变。因此我们看到在语文名师的备课和授课过程中,重视预设,追求生成是紧密结合的。</p><p><img src="/upload/image/20231122/1700623053109379.png" alt="64ccef6ee0dc02dd.png"/></p><p>备课阶段,在设计中预设生成。语文名师在备课阶段进行教学设计时的“留白”意识为课堂的生成做好了准备。如肖培东老师,对于一篇鲁迅经典小说——《祝福》,在反复思考后决定将“教学生阅读精彩的方法与让学生喜欢上阅读鲁迅作品”作为教学目标,这一方法便是品味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老师用小说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为例,在留给学生15分钟阅读时间后,收获了更多细节,如案例所写。其实学生在阅读后对细节的挖掘不正是因为教师的设计吗?但也正因为教师这种在设计时就渗入的“生成”,给学生留出了思维的“空白”,造就了这样的教学效果。再如朱振国老师,通过对提问用语的思考设计为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为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创设了机会。</p><p><br/></p><p>授课阶段,在生成中完成预设。语文名师在课堂上善于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追问,进而生成预设之外的内容,对于这种生成的内容还能够充分利用,来更好的实现自己的预设目标。比如肖培东老师抓住学生回答中对祥林嫂去世一词的运用,追问道:“你用一个‘去世’这个词来说(祥林嫂的死亡),书上(原文)是怎么说的?”,在与原文对比后学生对人物形象以及小说主题的理解得到了加深。还如凌宗伟老师对学生提出的两个细节的使用,因为是学生阅读时提出的细节,因此在后续理解人物“变”与“不变”的环节时将学生置于群众位置,让学生更能理解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更好的完成了自己的预设目标。</p><p><br/></p><p>第二大方面是语文名师都有各自特点,有教学研究意识与挖掘情境能力、关注学生意识、课堂语言表现力、读写结合意识。</p><p><br/></p><p>在这里我想给大家看一份充分体现读写结合意识,真正打破语文教学与生活界限的作业设计。这是在2020年疫情最严重时期,北京景山中学周群老师的作业设计,将读与写、教学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每一个任务都给出了清晰明确的要求,同时提供了支架。其中解说词的设计我将它迁移到了我的教学设计之中。</p><p><img src="http://onyxlzx.qy56.host357.com/upload/image/20231122/1700623122312543.png" alt="8228fbc6fa409262.png" style="white-space: normal;"/><img src="/upload/image/20231122/1700623107318364.png" alt="8ce6649e1c2d4ab2.png"/></p><p>最后,结合阅读本书的心得体会,我对自己有三点期望,与在座诸位共勉:</p><p><br/></p><p>一是提升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意识。</p><p><br/></p><p>二是提升语文教师知识技能。</p><p><br/></p><p>三是注重教学反思。</p><p><br/></p><p>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p><p><br/></p>

办公室电话:0476-8821920

学校地址:赤峰市新城区玉龙大街西段


© 赤峰二中 蒙ICP备 19005936号-1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220号